T2* mapping MR成像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后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李可心, 郑阳, 袁正伟, 王晓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4, Vol. 35 ›› Issue (01) : 7 -10.

PDF (2048KB)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4, Vol. 35 ›› Issue (01) : 7 -10.

T2* mapping MR成像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后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2096K)

摘要

目的:通过7.0T T2*mapping MR成像技术检测脊髓缺血再灌注(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SCIR)损伤后脊髓前角铁沉积变化,并分析其与铁死亡蛋白变化的关系,以此反映SCIR后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8只Wistar大鼠(雄性,28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SCIR实验组(n=40)。实验组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恢复时间分为6 h组(n=8),12 h组(n=8),24 h组(n=8),48 h组(n=8)和72 h组(n=8)。建模完成后进行7.0T MR扫描。扫描后进行脊髓组织溶质载体家族11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11 member 2,SLC11A2)、铁蛋白重链1(Ferritin heavy chain 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方差分析、Tukey检验比较各组T2*值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SCIR后6 h,脊髓前角T2*值显著降低(P<0.001,Tukey检验),至24 h达到最低(P<0.001,Tukey检验),48 h组回升(P<0.001)。SCIR损伤后6 h,SLC11A2表达具有轻度增加趋势,FTH1表达显著降低(P=0.007,Tukey检验),SCIR损伤后24 h,SLC11A2、FTH1、GPX4表达均显著降低(P=0.031,P=0.009,P=0.004,Tukey检验)。结论:SCIR损伤后脊髓前角T2*值、SLC11A2、FTH1、GPX4均出现一过性降低过程,且T2*变化与GPX4蛋白变化一致,提示T2*mapping可通过检测脊髓铁沉积的变化进一步反映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脊髓缺血 / / 磁共振成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可心, 郑阳, 袁正伟, 王晓明 T2* mapping MR成像评价脊髓缺血再灌注后铁死亡的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4, 35(01): 7-1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48KB)

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