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胸腺癌的CT特征对比分析

郑钊文, 段晓蓓, 林茵, 陈小娟, 聂中新, 陈相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5, Vol. 36 ›› Issue (02) : 104 -108.

PDF (956KB)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5, Vol. 36 ›› Issue (02) : 104 -108.

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胸腺癌的CT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978K)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胸腺癌的CT特征,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9年4月—2023年2月经手术切除/穿刺活检且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前纵隔DLBCL和胸腺癌的患者共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53.0岁(Q1:36.0;Q3:61.8)。所有病例在病理确诊前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阅读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周围侵犯、坏死区域面积和交界面等。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比分析两者的CT征象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前纵隔DLBCL患者18例,男4例,女14例;年龄17~81岁,中位年龄35.5岁(Q1:29.0;Q3:50.3),胸腺癌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1岁,中位年龄57.0岁(Q1:51.5;Q3:64.5)。两组在跨越中线、病灶形态、侵犯周围结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0.215;P=0.582);包绕纵隔大血管、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1;P=0.017)。76.7%(23/30)胸腺癌和88.9%(16/18)DLBCL表现为不均匀强化(P=0.294);胸腺癌内部钙化、明显强化的数量高于DLBCL(P=0.005;P<0.001)。两组在内部坏死、坏死区域占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P=0.063);50%(8/16)DLBCL坏死区交界面清晰呈“假性囊腔征”,明显高于胸腺癌组13.6%(3/22)(P=0.012)。结论:前纵隔DLBCL与胸腺癌在MS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DLBCL较多出现跨区生长、血管包绕和“假性囊腔征”,胸腺癌经常发生胸膜侵犯、内部钙化和明显强化,上述胸部MSCT征象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 胸腺肿瘤 /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郑钊文, 段晓蓓, 林茵, 陈小娟, 聂中新, 陈相猛 前纵隔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胸腺癌的CT特征对比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5, 36(02): 104-10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56KB)

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