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病态肥胖伴高血脂患者胃动力中的临床价值

张曦月, 刘颜州, 杨航, 岳文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5, Vol. 36 ›› Issue (04) : 256 -259.

PDF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5, Vol. 36 ›› Issue (04) : 256 -259.

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病态肥胖伴高血脂患者胃动力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病态肥胖伴高血脂组、病态肥胖血脂正常组以及健康组胃动力状态,探讨病态肥胖伴高血脂对胃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2月1日—2024年6月30日收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病态肥胖患者54例,根据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检查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肥胖高血脂组(a组,26例)以及肥胖血脂正常组(b组,28例),收集同期健康者46例作为对照组(c组)。三组患者均在空腹6~8小时后饮入500 m L胃超声造影剂行胃超声造影检查,测取胃蠕动波峰强度、胃壁收缩及舒张时的厚度、蠕动波到达幽门的距离和时间及2 min胃蠕动次数,半坐卧位测量蠕动波刚凹陷时及两侧未凹陷时的管径,计算胃壁增厚率、蠕动波到达幽门的速度(V)及胃动力指数(MI),观察患者0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近端胃面积及远端胃面积变化情况,计算各时间段近端及远端胃排空率。并比较三组间上述胃动力参数。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较c组胃动力参数低,分别为MI(0.29±0.11、0.32±0.13、0.45±0.23) cm2/s、V(0.25±0.08、0.26±0.07、0.32±0.08) cm/s,胃蠕动次数(5.54±1.65、5.89±1.57、6.64±1.26)次/2 min、胃蠕动波峰强度(0.94±0.35、0.80±0.22、1.34±0.39) 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时间段近端胃排空率较c组低,其中30 min近端胃排空率a组较c组胃排空率明显降低(P<0.05);a组、b组各时间段远端胃排空率较c组低,其中20 min、30 min远端胃排空率,a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态肥胖伴高血脂组及病态肥胖血脂正常组胃动力较健康者均明显降低,伴高血脂组更为明显。胃超声造影检查可作为评估病态肥胖伴高血脂者胃动力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快速有效的诊疗依据。

关键词

肥胖症,病态 / 高脂血症 / 超声检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曦月, 刘颜州, 杨航, 岳文胜 胃超声造影检查在评估病态肥胖伴高血脂患者胃动力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5, 36(04): 256-25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