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

赵萌, 冯洁, 王璐瑶, 周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322 -1328.

PDF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 2024, Vol. 26 ›› Issue (12) : 1322 -1328.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索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影响,从而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NSSI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84例NSSI青少年和87例健康对照者,收取口腔唾液对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和rs165599进行基因分型。使用儿童期创伤问卷、青少年NSSI行为功能评估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进行心理评估。采用层次线性回归分析,检验COMT基因多态性(rs4680、rs165599)与童年期创伤对NSSI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利用约翰逊-内曼技术研究调节变量具有显著影响的区域。结果 COMT基因多态性rs165599与童年期创伤中情感忽视亚型的交互作用可预测青少年NSSI (β=0.251,t=2.329,P=0.022)。携带rs165599多态性G/G型的NSSI青少年,高情感忽视组的NSSI得分显著高于低情感忽视组(F=4.579,P=0.049)。结论 COMT基因多态性rs165599为G/G基因型的青少年,在遭遇童年期高情感忽视时可能会增加NSSI的易感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 (12):1322-1328]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 COMT基因 / 童年期创伤 /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 青少年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萌, 冯洁, 王璐瑶, 周波 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COMT基因多态性与童年期创伤的交互作用[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4, 26(12): 1322-132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