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下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

赵塔, 杨丽娥, 官秀娇, 杨晓梦, 普晓英, 李霞, 杨砚斌, 杨加珍, 李叶, 和习琼, 曾亚文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6) : 832 -846.

PDF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6) : 832 -846.

大麦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下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大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与马铃薯间作种植优异的大麦品种,以64份云南大麦品种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及不同棱形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表现、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并对间作下64份大麦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与马铃薯间作综合表现较好的大麦品种。结果表明:(1) 64个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单株秆重的遗传变异程度均较高,其中间作模式下株高、茎粗、旗叶长等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2.0);(2)单作和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的有效穗数、穗长、结实率、穗密度和千粒重均高于多棱大麦,而多棱大麦的节间长度、茎粗、旗叶宽、单株秆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均高于二棱大麦;(3)与单作相比,大麦有效穗数、节间长度、茎粗、结实率、单株秆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千粒重及产量在间作模式下均下降,但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说明大麦与马铃薯间作体系有优势,且多棱大麦与马铃薯的间作优势强于二棱大麦与马铃薯间作;(4)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大麦产量主要与单株穗重和单株粒重显著相关;(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间作模式下64份大麦品种可划分为矮秆中产、中秆低产、高秆低产、矮秆高产等四大类,其中矮秆高产类的性状特征较符合间作下高产优质大麦品种要求。经主成分分析,在64份大麦品种中,矮思82秆1、MF21-30、云稞1号、MF20-16和云饲麦16号的综合性状较优,可作为最适宜与马铃薯间作的优良大麦品种。

关键词

间作 / 大麦 / 马铃薯 / 农艺性状 / 产量 / 综合评价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赵塔, 杨丽娥, 官秀娇, 杨晓梦, 普晓英, 李霞, 杨砚斌, 杨加珍, 李叶, 和习琼, 曾亚文 大麦与马铃薯间作模式下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6): 832-84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