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F
                
                    PDF 
                
                
                    
                
             
            
                
摘要
                
            
            
                为探明新疆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最适的播种方式与滴灌配置组合,以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为材料,通过裂区试验,以播种方式(S)为主区,[S1(立体匀播,株距3.5 cm)、S2(宽窄行播:18-18-18-26 cm)、S3(宽窄行播:15-20-15-30 cm)和S4(常规条播,行距20 cm),每小区以连续的4行冬小麦(匀播为80 cm)为一组,中间两行为内行,其余为外行]以滴灌配置为副区[D1(二管四行,两管均距内行5 cm,匀播间30 cm+50 cm)、D2(二管四行,两管均距外行5 cm,匀播间距40 cm)、D3(等间距50 cm)、D4(一管四行,间距80 cm)],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和滴灌配置组合对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净光合速率、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值在同一滴灌配置方式下均表现为S3>S2>S1>S4,同一播种方式下均表现为D1>D2>D3>D4,在S3D1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分配均在S2D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S2D1处理的在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较S4D1处理分别增加30.20%和10.89%;S2D1处理的灌浆快增期和灌浆持续时间较S4D1处理分别延长1.6和2 d,灌浆平均速率提升11.34%,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1.93%、8.78%、8.30%,最终产量增加17.74%。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适合新疆北疆地区晚播冬小麦的播种方式与滴灌配置组合为S2(宽窄行播:18-18-18-26 cm)和D1二灌四行(距内行5 cm)。
            
            
                
                    
关键词
                
                
                            
                            晚播
                             / 
                            播种方式
                             / 
                            滴灌配置
                             / 
                            光合
                             / 
                            产量
                
                
                    
Key words
                
                
                
            
            
                
                    
                        
                            张君, 张强斌, 田文强, 户美琳, 连世昊, 于姗, 张金汕, 石书兵
                            播种方式与滴灌配置对晚播冬小麦光合与物质积累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9): 1204-1215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