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李秀芳, 李博文, 阎龙霞, 武永霞, 苟振宇, 柴雨葳, 程宏波, 黄彩霞, 常磊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9) : 1216 -1225.

PDF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9) : 1216 -1225.

秸秆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不同秸秆覆盖方式下旱地冬小麦光合性能、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实现旱地小麦科学秸秆覆盖,于2022—2023年在西北旱区以露地无覆盖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带状覆盖播种4行(SSM4)、秸秆带状覆盖播种5行(SSM5)、碎秆全覆盖(SCM)3种覆盖方式,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方式下冬小麦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下麦田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0.1~1.9个百分点,其中SSM4和SCM的增幅均在灌浆期最大,SSM5增幅在成熟期最大。与CK相比,秸秆覆盖下小麦花后0~28 d旗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12.8%~18.7%、24.2%~38.0%和21.2%~33.8%,胞间CO2浓度(Ci)降低7.9%~10.3%;SSM4和SSM5的P_n和Tr均以花后21 d增幅最大,SCM则分别以花后28和14 d增幅最大,SSM4、SSM5和SCM的Gs增幅和Ci降幅均在花后28 d达到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值)显著提高,增幅3.9%~7.0%,其中SSM4和SSM5的最大增幅均出现在花后0 d, SCM的最大增幅则在花后21 d。秸秆覆盖的干物质积累量较CK提高0.7%~30.5%,其中SSM4、SSM5和SCM增幅分别在灌浆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达到最大。秸秆覆盖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籽粒产量,SSM4、SSM5和SCM增幅分别为7.9%、18.6%和9.9%,其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由此可见,秸秆覆盖能有效增加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促进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旗叶光合能力,最终通过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且以秸秆带状覆盖播种5行效果最好。

关键词

秸秆覆盖方式 / 冬小麦 / 光合特性 / 产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秀芳, 李博文, 阎龙霞, 武永霞, 苟振宇, 柴雨葳, 程宏波, 黄彩霞, 常磊 秸秆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09): 1216-122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