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马泉, 赵银博, 崔连瑞, 程喜洋, 许珂, 张永涛, 徐莎莎, 朱敏,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10) : 1372 -1383.

PDF
麦类作物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10) : 1372 -1383.

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明确新型碳基掺混肥对稻茬小麦产量、氮效率的调控效应,以F1(24-12-8)、F2(24-10-10)、F3(18-10-7)和F4(15-10-10)4种碳基掺混肥为材料,在肥料成本相近条件下,分别设置碳基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两次分施(M2)、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M3)或追肥补施尿素(M4)4种施肥模式,以尿素常规4次分施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群体结构、叶片衰老、产量构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碳基掺混肥在M1模式下,成熟期穗数和茎蘖成穗率最低,且乳熟期叶面指数(LAI)和旗叶SPAD值与开花期相比降幅最大;与CK相比,减产7.96%~12.91%,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0.93~3.5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降低2 012.49~3 070.72元·hm-2。与M1模式相比,M2、M3和M4模式可促进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提升,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2.60%、19.20%和16.46%;M3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前期分蘖发生和干物质积累,生育后期可维持较高的群体LAI和旗叶SPAD值,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CK提升2.23%~12.19%和3.62~12.48个百分点。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M3模式产值最高,且节省2次追肥人工投入,与CK相比F1、F2和F3均实现净效益提升,其中F2的净效益最高,较CK提升1 399.65元·hm-2。不同肥料比较,F3和F4的氮肥表观利用率较高,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较低;与其他肥料相比,在M2、M3和M4模式下F2的产量和效益均更高。综上,碳基掺混肥F2在两次分施条件下,基肥补施尿素的施肥方式可协同提升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是促进稻茬小麦高效的施肥方式。

关键词

碳基掺混肥 / 小麦 / 产量 / 氮效率 / 效益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泉, 赵银博, 崔连瑞, 程喜洋, 许珂, 张永涛, 徐莎莎, 朱敏, 丁锦峰,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碳基掺混肥及施用模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形成、氮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45(10): 1372-138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