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在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徐汶鑫, 李佳怡, 宋奇翔, 徐蕾, 顾懿元, 郭韵悦, 孙小伟, 薛蔚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2024, Vol. 29 ›› Issue (12) : 1069 -1073+1080.

PDF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2024, Vol. 29 ›› Issue (12) : 1069 -1073+1080.

盆底超声在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索盆底超声在经阴道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RMUS)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MUI)中的应用,以了解RMUS手术前后盆底相关结构形态学变化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RMUS术治疗的44例女性MUI患者的资料。44例患者中,9例(20.5%)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DO);RMUS术中所有患者均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分析手术前后盆底超声参数变化情况,手术前后盆底超声结果与手术疗效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年龄(58.59±9.08)岁,身体质量指数24.71±2.77。患者术后3个月主观治愈率为91.3%(21/23),术后2年主观治愈率为85.0%(34/40)。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提示,静息时膀胱尿道后角角度、Valsalva时膀胱尿道后角角度、膀胱颈下降距离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前盆底超声结果进行分组分析,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组/未形成组、Valsalva时膀胱颈无下移组/轻度下移组/中度下移组/重度下移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各组间的主观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无DO者,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均消失;而存在DO者,术后3个月盆底超声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未能全部消失(50.0%,3/6),且存在DO患者术后2年复查治愈率较低,仅为55.6%(5/9)。结论 通过解剖定位调整吊带张力的RMUS术可以减少MUI患者静息状态下和应力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角度、减少应力状态下膀胱颈下降距离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控尿功能。下尿路功能学异常指标DO和解剖学异常指标Valsalva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RMUS可能可以部分逆转该两项指标。

关键词

混合性尿失禁 / 盆底超声 / 尿道中段吊带术 / 尿动力学检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徐汶鑫, 李佳怡, 宋奇翔, 徐蕾, 顾懿元, 郭韵悦, 孙小伟, 薛蔚 盆底超声在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混合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 29(12): 1069-1073+108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