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下CT/超声双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偶发性肾脏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孙逸凡, 黄海锋, 汪维, 张帆, 张胜捷, 朱冠辰, 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2024, Vol. 29 ›› Issue (09) : 809 -814.

PDF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 2024, Vol. 29 ›› Issue (09) : 809 -814.

局部麻醉下CT/超声双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偶发性肾脏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APN)对比,分析局部麻醉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双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偶发性肾脏小肿瘤(SRM)的疗效及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3例T1a期SRM患者,其中51例进行了RAPN(RAPN组),另42例进行了局部麻醉下CT/超声双引导下经皮双极RFA(RFA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特征、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肿瘤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较RAPN组的手术操作时间[(96.0±20.0) min vs.(113.5±24.1) min,P<0.001]、住院时间[(3.5±0.8) d vs.(6.9±1.8) d,P<0.001]及住院费用[(2.4±0.7)万元vs.(6.6±0.4)万元,P<0.001]均降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FA组术后1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与术前eGFR水平之差显著小于RAPN组[-2.3(-4.7~1.3)mL/(min·1.73 m2)vs.-5.0(-9.1~-2.8)mL/(min·1.73 m2),P=0.003],RFA组术后1年血肌酐水平与术前血肌酐水平之差略小于RAPN组[4.0 (-0.2~5.5)μmol/L vs. 4.5 (1.8~9.2)μmol/L,P=0.122]。结论 RFA与RAPN治疗T1a期肾肿瘤的无病生存率相当。此外,RF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能更好地保护肾功能并节省医疗成本。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 / 肾脏小肿瘤 / 肾功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逸凡, 黄海锋, 汪维, 张帆, 张胜捷, 朱冠辰, 郭宏骞 局部麻醉下CT/超声双引导经皮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偶发性肾脏小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J].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 29(09): 809-81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