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寒武系仙女洞组斑块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李滢, 李飞, 鲁子野, 李杨凡, 王曾俊, 李雅兰, 谢慧, 张天舒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5) : 1235 -1255.

PDF (15857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5) : 1235 -1255.

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寒武系仙女洞组斑块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6237K)

摘要

斑块白云岩具有非均质性强、内部结构复杂等特点,发育特征和成因亟待理清。文中以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杨家沟剖面为例,在系统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在寒武系仙女洞组共识别出13个岩石微相类型以及5种白云岩类型,并对不同组构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斑块白云岩的分布与垂向构造破碎带及其横向延伸带的位置有关,斑块白云岩及其与围岩之间的构造缝中发育大量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中氧同位素组成(δ18O:-8.17‰~-6.58‰)明显低于当时的海水,原位微区技术揭示白云石晶体具有高Mn/Sr值(Mn/Sr均值=14.8)、Eu正异常(Eu/Eu*均值=1.3)以及页岩化后的中稀土元素富集配型。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成因后,推测研究区斑块白云岩的形成与区域断层控制的热液流体活动有关。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查明汉南—米仓山周缘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白云岩的分布和发育规律、理清斑块白云岩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为四川盆地北部白云岩储集层勘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岩相分析 / 斑块白云岩 / 鞍形白云石 / 热液流体 / 原位微区分析 / 仙女洞组 / 四川盆地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滢, 李飞, 鲁子野, 李杨凡, 王曾俊, 李雅兰, 谢慧, 张天舒 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寒武系仙女洞组斑块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5): 1235-125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5857KB)

2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