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结构特征及演化

汪彦, 王诺宇, 杨德彬, 张恒, 张娟, 张长建, 张晓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6) : 1467 -1482.

PDF (5429KB)
古地理学报 ›› 2024, Vol. 26 ›› Issue (06) : 1467 -1482.

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结构特征及演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5558K)

摘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西北部中下奥陶统发育深切的地表水系结构,对水系两侧岩溶缝洞的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对水系结构的定量描述及其演化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对古岩溶台面和古岩溶地表水系进行了识别。同时,对水系的平面和垂向形态学结构参数进行了量化表征,据此探讨了古岩溶地表水系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剖析了水系演化与古岩溶缝洞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塔河油田西北部自东向西发育3个岩溶台面和一个深切曲峡型地表流域结构。该流域的主干水系南北向汇流、分支水系东西向汇流,呈不对称分布。(2)水系单河曲弯曲率均大于1.5,超过了定义蛇曲的弯曲率临界值,具有典型的蛇曲特征。东西向河曲带弯曲率为2.42,南北向河曲带弯曲率为1.78。(3)东西向水系形态以单一“V”字形为主,南北向水系具有复合“V”字形,水系下切深度可达100~200 m。自东向西3个岩溶台面中水系的下切深度逐渐加大,水系宽深比平均值分别为4.06、3.52、3.03。(4)研究区古岩溶地表水系经历了自由曲流和深切曲流2个阶段,分别反映了水系的侧向侵蚀和垂向侵蚀作用过程。其中,水系的垂向侵蚀是逐步发生的,与3个岩溶台面的逐级抬升相适应。(5)深切曲流是区域性的最低排泄基准面,控制了河流两侧大型岩溶暗河的发育。每个岩溶台面具备独立的水循环结构,岩溶台面的逐级抬升促进了水系的差异演化,进而控制了岩溶暗河的规模和类型的差异性。对研究区古水系结构及其演化的认识对于古岩溶缝洞储集空间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古水系 / 自由曲流 / 深切曲流 / 缝洞型储集层 / 中下奥陶统 / 塔河油田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汪彦, 王诺宇, 杨德彬, 张恒, 张娟, 张长建, 张晓 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结构特征及演化[J]. 古地理学报, 2024, 26(06): 1467-148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429KB)

3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