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中国陆相地层的碳循环扰动响应

陈兰, 达雪娟, 朱章雄, 徐桂文, 毛伟丞, 黄文科, 夏芳, 杨佩琳, 骆宇晗, 廖显娇

古地理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2) : 528 -540.

PDF
古地理学报 ›› 2025, Vol. 27 ›› Issue (02) : 528 -540.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中国陆相地层的碳循环扰动响应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的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 T-OAE)是中生代发生的一次剧烈的环境扰动事件,伴随着全球碳同位素负偏、快速升温、金属中毒等。然而,对这一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提斯洋等海相地层,陆相地层研究比较薄弱。前人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层学等多学科交叉,发现T-OAE在中国四川盆地、金羊盆地、柴达木盆地等陆相地层中有明显的响应,并且碳同位素发生了-1.3‰~-7‰负偏,最大负偏移量达到-12.5‰,其偏移可能为Karoo-Ferrar大火成岩省喷发,导致大量的12C释放,引起了一系列气候—环境—生态变化。换言之,Karoo-Ferrar大火成岩省(KFLIP)引起温度升高,甲烷水合物分解,进一步加剧变暖,使得大量的甲烷或CO2进入大气中;温度升高也伴随着从湿地、永久冻土、冰盖、植被野火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或CO2作为碳源,从而引起了碳同位素负偏移。虽然这些机制与温度升高以及正反馈气候作用有关,但不是引起T-OAE碳同位素偏移的必然控制因素。总之,KFLIP可能是T-OAE的导火线,造成了碳循环出现幕式扰动。研究结果可以与同时期海相地层进行综合对比,为精确厘定T-OAE层位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探讨碳循环扰动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为更全面地了解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陆相地层中的气候—环境响应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侏罗纪 /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 / 碳循环扰动 / 陆相地层 / 中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兰, 达雪娟, 朱章雄, 徐桂文, 毛伟丞, 黄文科, 夏芳, 杨佩琳, 骆宇晗, 廖显娇 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中国陆相地层的碳循环扰动响应[J]. 古地理学报, 2025, 27(02): 528-54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