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分析

常欣, 孙大志, 金雪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422 -427.

PDF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5) : 422 -427.

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在剖宫产术后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就诊的90例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吗啡组)使用1%罗哌卡因250 mg+0.15 mg/kg盐酸吗啡注射液;B组(0.5 mg/kg艾司氯胺酮组)使用1%罗哌卡因250 mg+0.5 mg/kg艾司氯胺酮;C组(1 mg/kg艾司氯胺酮组)使用1%罗哌卡因250 mg+1 mg/kg艾司氯胺酮,每组30例。观察产妇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情况,药物追加情况,爱丁堡抑郁量表评分(EPD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产妇术后6、 12、 24、 48 h时间点,B组VAS评分大于A组及C组(P均<0.05),在关镇痛泵24 h时间点,A组VAS评分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首次下床VAS评分小于B、 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 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术后第5天EPD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手术结束至出院期间出血情况、恶露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黄疸等情况均达标。于产后2周和42天电话随访产妇子宫复旧情况、恶露情况及产妇心理状态均达标;新生儿黄疸情况及体重变化均达标。结论 1 mg/kg艾司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能够显著减轻产妇的疼痛程度,且较0.15 mg/kg盐酸吗啡镇痛效果更加持久、安全。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 剖宫产 / 硬膜外自控镇痛 / 术后镇痛 / 产后抑郁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常欣, 孙大志, 金雪 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6(05): 422-42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