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电流强度刺激下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

孙炜, 吴春明, 朱毅, 难波宏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3) : 193 -199.

PDF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3) : 193 -199.

不同电流强度刺激下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以不同电流强度行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的行为学差异。方法 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n=12)和MFB损毁组(n=12)。对两组大鼠模型分别以0、100、150和200μA逐步增加的电流强度行STN-DBS治疗,比较两组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步行实验和旋转棒实验中的不同表现。结果 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中,电流强度达到200μA时,MFB损毁组的旋转圈数降至(0.7±0.5) r/min,而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则完全停止了旋转(0 r/min),与150μA刺激时相比,两组模型的旋转症状都得到了显著改善(P<0.01)。在步行实验和旋转棒实验中,电流强度达到150μA时,与100μA刺激时相比,1位点纹状体损毁组和MFB损毁组启动时间分别显著缩短为(4.2±1.8)s和(18±2.3)s,平均步长长度分别显著增加为(14.6±0.6)cm和(14.8±0.8)cm,步伐调整数(前进)分别显著增加为(4.5±0.5)步和(4.2±0.4)步,步伐调整数(后退)分别显著增加为(11.2±0.3)步和(11.4±0.4)步;旋转棒实验综合成绩结果(ORP)分别提高为(3 405±572)分和(2 904±931)分;运动障碍症状都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 在PD大鼠模型STN-DBS治疗实验中,不同症状获得显著治疗效果的电刺激参数是不同的,应根据不同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行为学实验方法来筛选最佳电刺激参数。

关键词

帕金森病 / 脑深部电刺激术 / 丘脑底核 / 刺激参数 / 电流 / 行为学实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炜, 吴春明, 朱毅, 难波宏树 不同电流强度刺激下单侧纹状体和单侧内侧前脑束损毁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6(03): 193-19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