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价

滕达, 许悦, 杨青松, 张文俊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2) : 124 -131.

PDF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6 ›› Issue (02) : 124 -13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临床胰瘘(CR-POPF)发生的危险因素,明确胰瘘风险评分(FRS)和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DFA1)预测CR-POPF的可行性及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一病区接受PD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POPF分为CR-POPF组和非CR-POPF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PD术后发生CR-POPF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验证FRS和DFA1对术后发生CR-POPF的预测价值。将FRS分值细化为低分段组(0~2分)和中高分段组(3~10分),比较不同分段组中围手术期诊疗进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28例(26.7%)患者发生CR-POPF。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RS为PD术后发生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8,95%CI 2.021~5.319,P<0.001)。FRS预测术后CR-POPF的曲线下面积为0.911(95%CI 0.857~0.965,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7和0.844。进一步分析FRS中各项指标,显示患者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与CR-POPF明显相关(P<0.05)。FRS中高分段组术后CR-POPF和感染发生率远高于低分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段组术后拔管和住院时间延长,二次入院率和住院死亡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DFA1数值绘制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777(95%CI 0.673~0.882,P<0.001),计算约登指数,临界值为1 526.16 U/L,预测CR-POP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4和0.753。结论 FRS是影响PD术后发生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FRS和DFA1可准确预测CR-POPF的发生。对于FRS≥3分、DFA1>1 526.16U/L的患者应早期预防,强化围手术期管理,个性化选择干预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胰腺瘘 / 胰瘘风险评分 / 预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滕达, 许悦, 杨青松, 张文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价[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6(02): 124-13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