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郭磊磊, 秦红英, 徐赛男, 武珍珍, 张艺, 张尚书, 连鸿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Vol. 23 ›› Issue (06) : 712 -718.

PDF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4, Vol. 23 ›› Issue (06) : 712 -718.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构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干预前(2022年7—12月,对照组)与干预后(2023年1—6月,干预组)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干预组为41 577例,对照组为27 052例,干预组病原学送检率及病原学送检正确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分别为74.2%VS 62.8%、90.3%VS 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原学送检率目标达成率为237.5%,进步率为18.2%。病原学送检正确率目标达成率为104.0%,进步率为9.5%。过程指标中,干预组病原学标本送检诊断符合率、病原学标本采集正确率、病原学标本转运及时率、病原学标本接收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果指标中,干预组指向性指标送检率、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体液标本送检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8.5%提高至干预后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送检正确率,改善指标的管理质量与内涵。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 评价体系 / 综合干预 / 效果评价 / 管理质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郭磊磊, 秦红英, 徐赛男, 武珍珍, 张艺, 张尚书, 连鸿凯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4, 23(06): 712-71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