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早产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豆瑛瑛, 郭永琴, 李建丽, 郝亚男, 王晓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Vol. 24 ›› Issue (02) : 228 -235.

PDF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Vol. 24 ›› Issue (02) : 228 -235.

PICC早产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构建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行PICC进行静脉输注的1 29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月—2022年12月1 080例早产儿为建模集,2023年1—10月215例早产儿为验证集,使用24项临床特征分析病例危险因素,采用LASSO回归进行优化特征选择,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制作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拟合度,使用决策曲线(DCA)评估该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1 500 g、导管维护时无菌防护、无菌巾包裹接头为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172、0.187、0.063,均P<0.05),穿刺次数>2次、导管留置时间>14 d、使用三通为早产儿PICC留置期间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33、14.128、13.256,均P<0.05)。建模集ROC曲线AUC为0.953(95%CI:0.936~0.969),验证集ROC曲线的AUC为0.930(95%CI:0.885~0.974),表明该模型区分度良好。校正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好,净收益值高,表明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高,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且模型的合理性分析中统计学检验结果P<0.001。结论 研究基于早产儿一般临床特征以及导管基础防控措施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为临床医务人员早期识别PICC相关CRBSI高危因素提供可视化、简单的评估工具。

关键词

早产儿 / PICC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风险预测模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豆瑛瑛, 郭永琴, 李建丽, 郝亚男, 王晓云 PICC早产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5, 24(02): 228-23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