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以贵州吼滩剖面为例

李笑天, 郭艳波, 梁金同, 罗鑫, 刘四兵, 徐姁, 叶朝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2) : 210 -221+246.

PDF (2970KB)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2) : 210 -221+246.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以贵州吼滩剖面为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040K)

摘要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酸盐岩普遍发生白云石化,且缺乏生物化石,长期以来在地层对比与划分方面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在野外剖面和岩石学特征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川东南地区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组41个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洗象池组以泥晶—细粉晶白云岩为主,含少量残余砂屑白云岩、粗粉—细晶白云岩;样品的δ~(18)O值分布在-11.05‰~-8.29‰范围,平均为-9.67‰,δ~(13)C值介于-2.29‰~1.36‰之间,平均为-0.73‰,且δ~(18)O值和δ~(13)C值无明显正相关性,基本保留了同期海水的原生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川东南地区整体处于海相环境,其中中—晚期盐度相对早期盐度整体略微升高,海水温度分布在15.2℃~27.5℃,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事件在吼滩剖面有很好的可对比性,可与全球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反映一次全球范围的海退事件。此外,通过对比川东南地区吼滩剖面与太和1井和渝东北地区利1井的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渝东北地区盐度相对川东南地区较高,洗象池期盐盆地由川东南向渝东北演化,对于寻找盐类矿床和油气地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 洗象池组 / 碳、氧同位素 / 古环境 / 地层对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笑天, 郭艳波, 梁金同, 罗鑫, 刘四兵, 徐姁, 叶朝阳 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洗象池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以贵州吼滩剖面为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2): 210-221+24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970KB)

2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