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红层缓倾岩层滑坡形成机制——以川北断渠滑坡为例

唐然, 任穗川, 范宣梅, 许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4) : 673 -686.

PDF (38737KB)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4) : 673 -686.

大型红层缓倾岩层滑坡形成机制——以川北断渠滑坡为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39666K)

摘要

大型缓倾岩层滑坡在红层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滑前迹象不明显,很难做到早期防范。为了探索此类滑坡的风险斜坡判识和早期识别,以四川北部南江县断渠滑坡为例,从孕灾地层沉积相和岩性组合特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层间剪切带发育特征等角度,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该滑坡体积约为1 153×10~4 m~3,主滑方向总体向南(170°),为一特大型缓倾岩层古滑坡。滑坡发育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段和沙溪庙组下段交界部位,是岩性和岩相的转换面。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决定了斜坡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滑坡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新华向斜北西翼,受到了多期地质构造作用,米仓山南缘前陆盆地盖层底部楔入冲断构造模式产生了上部地层原地掀斜效应,增加了层间机械破碎作用,并且软硬2个系列地层交界处应力更易集中,在孕灾地层上下厚度约80 m范围内共计发育了数10条层间剪切带。在地下水大量参与下,破碎程度高且原岩含大量黏土矿物的层间剪切带被逐渐泥化,为滑坡下滑提供了力学条件。

关键词

缓倾岩层滑坡 / 断渠滑坡 / 沉积相 / 构造模式 / 形成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唐然, 任穗川, 范宣梅, 许强 大型红层缓倾岩层滑坡形成机制——以川北断渠滑坡为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4): 673-68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8737KB)

1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