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地质封存过程的取热-储能利用理论与技术进展

杨子江, 石宇, 彭俊岚, 宋先知, 梁瑶, 赵晓彦, 吴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6) : 913 -926.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6) : 913 -926.

CO2地质封存过程的取热-储能利用理论与技术进展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经济效应不佳是阻碍CO2地质封存大规模推广的因素之一,进行单一CO2地质封存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的经济需求。将CO2地质封存与其他能源开采系统相结合,是提高封存技术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必然趋势。为此,对当前典型CO2地质封存与取热-储能利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征进行梳理。目前,CO2增强型地热系统、CO2羽流地热系统均已开展试验性项目,在储层参数、井参数、封存潜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但地热系统经济性有待提高。压缩CO2储能、CO2地下储热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以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为主。整体来看,CO2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取热储能效率,但CO2在储层中的相互作用方式还不清楚,取热储能安全评价体系仍未建立,CO2取热储能利用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未来可以从提高地热系统储热效率,发展能源开采联合系统,完善储能系统地下流动传热反应理论等方面推动CO2地质封存与取热-储能利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CO2地质封存 / 地热开采 / 压缩CO2储能 / 地下储热 / 碳中和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子江, 石宇, 彭俊岚, 宋先知, 梁瑶, 赵晓彦, 吴兵 CO2地质封存过程的取热-储能利用理论与技术进展[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6): 913-92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