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实例

程文斌, 郎兴海, 欧阳辉, 彭义伟, 陈翠华, 谢富伟, 苟冰璐, 李梦林, 王勇, 彭强, 杨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1) : 1 -17.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1) : 1 -17.

Pb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实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追溯古金属制品的矿石来源,探索古代不同文明之间金属流通与文化交流,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内外考古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在众多古金属溯源研究方法中,Pb同位素因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成熟较早,目前应用最广。本文综述了Pb同位素在古代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应用的原理、方法与重要实例,并简要分析了局限性,展望了应用前景:(1)理论上,Pb同位素能够对不同矿床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且在冶金过程中不会发生显著的分馏,满足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的大部分前提。(2)Pb同位溯源的方法包括简单对比法、特征参数法和等时线法。其中,简单对比法和特征参数法主要适用于古金属制品中Cu, Pb, Ag等金属的矿石来源;而等时线法主要用于示踪锡锭以及低铅富锡青铜器中Sn的矿石来源。(3)Pb同位素溯源研究的局限性包括重叠效应和混合效应。将Pb同位素与Cu, Sn, Ag等非传统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相结合,采用合理的数理统计方法开展综合溯源研究,是解决重合效应的重要途径和研究方向。跳出将金属制品与地质来源(矿床)进行匹配的固有研究范式,以重现古代文明间金属流通与文化交流路径为目标,开发类似于“牛津研究体系”的解决方案,是解决混合效应的重要途径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Pb同位素 / 古金属制品 / 溯源研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程文斌, 郎兴海, 欧阳辉, 彭义伟, 陈翠华, 谢富伟, 苟冰璐, 李梦林, 王勇, 彭强, 杨超 Pb同位素在古金属制品溯源研究中的应用——原理、方法和实例[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2(01): 1-1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