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面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

韩骁宇, 张成弓, 井向辉, 付斯一, 苏中堂, 刘子铭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5) : 709 -726+744.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5) : 709 -726+744.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面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许多大型油气藏的发现都与不整合面密切相关。在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发育有一个不整合面,许多学者称之为“怀远运动”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对于马家沟组底部油气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野外剖面、钻井岩心的观察取样,结合显微薄片、测井和地球化学分析,对该不整合面的识别标志、平面分布和成因演化进行讨论。研究表明:该不整合面上下岩性发生了明显突变,不整合面之上为马家沟组含角砾白云岩、白云质石英砂岩或泥质白云岩,不整合面之下为亮甲山组含燧石条、结核的白云岩,或寒武系顶部含溶孔粉-细晶白云岩,多为平行不整合。盆地内地层的缺失程度反映了构造运动的强弱,整体来看怀远运动在盆地呈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特征。不整合面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雏形期:张夏组和三山子组沉积期盆地中部隆起,隔绝东西海域,奠定了不整合面的雏形;生长期:冶里—亮甲山组沉积期盆地大部分区域隆起,下伏地层暴露剥蚀,不整合面基本形成;消亡期:马家沟组沉积期海平面上升,海相沉积物覆盖于不整合面之上,形成了不同地层接触的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早古生代盆地南部受到了秦岭洋板块的俯冲,导致盆地南部抬升遭受剥蚀;二是该时期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导致了海水逐渐退出盆地。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 怀远运动 / 不整合面 / 马家沟组底部 / 构造-沉积响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韩骁宇, 张成弓, 井向辉, 付斯一, 苏中堂, 刘子铭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底部不整合面构造-沉积响应及其成因演化[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5): 709-726+74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