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

王恒, 张航, 马华灵, 焦堃, 叶玥豪, 张洁伟, 曾令平, 蒋前前, 苗如霖, 夏国栋, 邓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5) : 727 -744.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Vol. 51 ›› Issue (05) : 727 -744.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已获探明储量超过1.3×1013 m3,但川东地区经历30年勘探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厘清川东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生烃条件,对新近钻井楼探1井、五探1井、马深1井、焦石1井和城口剖面等开展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马深1井筇竹寺组厚度为358 m,底部黑色泥岩厚度约130 m;向北至盆地外缘杨坝剖面筇竹寺组厚度增加,总厚约400 m,但下部泥岩,总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TOC>0.5%,厚度减小到50 m;川东地区筇竹寺组厚度110~150 m,下部黑色泥岩厚度约60 m。川北马深1井—福成地区筇竹寺组平均TOC含量为3.39%~3.44%;川东楼探1井—城口地区平均TOC含量相对较小,为0.52%~2.58%。盆地周缘筇竹寺组剖面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_o)在2.22%~2.53%,盆地内钻井R_o在2.57%~3.10%;受古埋深影响,热演化程度由盆地外向盆地内呈增加趋势。进一步结合黑色泥岩产烃率、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等相关参数,计算得到川东地区生气强度由盆地内向东北方向呈现增加趋势,鹰探1井—楼探1井区生气强度在(10~20)×10~8 m3/km2;生气强度最大地区为城口区域,其生气强度达60×10~8 m3/km2。结合典型钻井埋深沉降热史模拟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岩于志留纪(430 Ma)开始大量生烃,到三叠纪(250 Ma)进入生气阶段。综合研究表明,川东地区巴中—南江与城口地区两个生烃中心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最有利生烃富集带。

关键词

筇竹寺组 / 烃源岩评价 / 川东地区 /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生气强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恒, 张航, 马华灵, 焦堃, 叶玥豪, 张洁伟, 曾令平, 蒋前前, 苗如霖, 夏国栋, 邓宾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评价[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51(05): 727-74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