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

马骥, 张关龙, 刘圣乾, 刘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542 -557.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542 -557.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该地层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但其时空分布、演化及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基于岩心、测录井及二维地震资料,采用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PEFA)手段,对准中地区等时地层格架、古地貌及沉积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准中地区下侏罗统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层序SQ1,SQ2和SQ3,形成3次大规模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每个层序内识别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层序内部低位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以大面积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沉积为主,湖侵及高位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该时期三角洲后撤,以小面积平原和大面积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特征。准中地区早侏罗世古地貌控制了沉积中心在东西方向上的“跷跷板”式迁移,在SQ1~SQ2时期盆1井西凹陷为主要沉积中心,而SQ3时期主要沉积中心演变为东道海子凹陷,决定了沉积体系的展布及迁移规律。在研究区整体平缓地貌背景下,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控制了三角洲的大规模退积和进积,促进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有利砂体的广泛分布。该认识对研究区沉积演化规律研究、有利砂体预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 下侏罗统 / 层序地层 / 古地貌 / 沉积演化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骥, 张关龙, 刘圣乾, 刘彬 准噶尔盆地中部下侏罗统沉积演化及主控因素[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2(03): 542-55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4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