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西南缘早新元古代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聚散转换的响应

庞维华, 崔晓庄, 任光明, 陈风霖, 孙志明, 任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409 -422.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409 -422.

扬子西南缘早新元古代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聚散转换的响应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扬子西南缘不整合于昆阳群和澄江组之间的柳坝塘组蕴含了早新元古代构造体制转换的关键信息。通过对滇中地区柳坝塘组开展系统的地层学、沉积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以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物源特征和构造意义。柳坝塘组底部和顶部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95±2 Ma和856±3 Ma,将该组沉积时代进一步限定为900~850 Ma。柳坝塘组下部砾岩和砂砾岩沉积于洪积扇至冲积扇环境,其砾石成分多为板岩和变砂岩;上部碎屑沉积岩的锆石具有明显磨蚀特征,年龄分布与下伏昆阳群(特别是美党组)具有可对比性,表明该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下伏昆阳群的沉积再循环。综合区域地层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资料,证实柳坝塘组与下伏昆阳群之间的界面属于构造隆升侵蚀形成的不整合面(950~900 Ma),而与上覆澄江组之间的界面属于伸展不整合面(850~810 Ma),分别响应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最终汇聚与全面裂解。

关键词

华南 / 柳坝塘组 / 碎屑锆石 / 物源分析 / 罗迪尼亚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庞维华, 崔晓庄, 任光明, 陈风霖, 孙志明, 任飞 扬子西南缘早新元古代沉积物源特征及其对Rodinia超大陆聚散转换的响应[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2(03): 409-42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3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