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四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陈伟, 江青春, 宋金民, 叶玥豪, 黄士鹏, 李智武, 苏旺, 李柯然, 王斌, 张钊益, 刘树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575 -590.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3) : 575 -590.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四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产区之一,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发现多个大型油气聚集带。三叠系嘉陵江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层之一,在川南地区围绕泸州古隆起周缘取得重大成果,与之相比,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尚未取得突破。近年来针对川东地区嘉二段提出了“邻水—丰都”台凹,其形成背景与印支运动导致古隆起隆升密切相关。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四段亦受到印支运动古隆起影响,但对于该地区是否发育隆凹格局的沉积特征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测井与地震资料解释等手段,对川东北地区嘉四段沉积相和沉积格局进行研究,建立沉积模式,明确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嘉四段岩石类型包括膏盐岩、云质膏岩、膏质云岩、晶粒云岩、颗粒云岩、灰质云岩、云质灰岩和晶粒灰岩。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进一步细分为局限潮坪、蒸发潮坪、蒸发潟湖、台内滩、滩间等沉积亚相。局限潮坪发育云坪、灰云坪、云灰坪和灰坪等微相,蒸发潮坪发育云膏坪、膏云坪、云坪、膏坪等微相,蒸发潟湖为膏质潟湖微相,台内滩发育生屑滩、砂屑滩和砾屑滩微相。通过连井剖面沉积相对比及地震资料解释,发现川东北地区嘉四段受古隆起影响呈“两凹一隆”的沉积格局,地势低洼区域沉积厚层膏盐岩、发育膏质潟湖,而古隆起及古地貌高地区发育颗粒滩。颗粒滩分布受古地貌控制,分布在潟湖之间的水下隆起及膏质潟湖周缘,沿着开县—宣汉—达州—渠县—梁平—石柱一线分布,可能是下一步嘉陵江组的有利勘探方向。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 嘉四段 / 沉积相 / 沉积模式 / 水下古隆起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陈伟, 江青春, 宋金民, 叶玥豪, 黄士鹏, 李智武, 苏旺, 李柯然, 王斌, 张钊益, 刘树根 川东北地区嘉陵江组四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2(03): 575-59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3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