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铜炉房造山型金矿床成因:基于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和热力学模拟的证据

周春波, 葛行飞, 屈尚伦, 沈开红, 徐勇, 刘洋, 黄皓南, 角兴宇, 裴秋明, 梁翼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2) : 253 -269.

PDF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52 ›› Issue (02) : 253 -269.

川西铜炉房造山型金矿床成因:基于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和热力学模拟的证据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四川省铜炉房金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的“姑咱—孔玉—丹巴”金成矿区,矿石类型主要包括富黄铁矿石英脉、含硫化物石英脉以及孔雀石-褐铁矿石英脉。根据野外调查与镜下观察,其金成矿作用可划分为2个阶段:石英-金-黄铁矿阶段和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通过电子探针、流体包裹体测温、LA-ICP-MS元素扫面、热力学模拟等方法研究铜炉房金矿床的成因类型。电子探针结果显示金成色值范围较大,为568~915.1。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其均一温度的峰值为300~320℃和360~380℃,盐度(NaCleqv)的峰值为8%~10%和12%~14%,指示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盐度的H2O-NaCl-CO2体系。LA-ICP-MS元素扫面显示,Ⅱ阶段黄铁矿要比Ⅰ阶段更富集As,Au,Ag,Cu,Pb,Zn,Co,Ni,Bi,Sb元素,但两阶段黄铁矿的Au/Ag均较低。矿物组合和成矿流体特征表明铜炉房金矿床属于造山型成因,金成色值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暗示起源于幔源流体。

关键词

金成色值 / 流体包裹体 / LA-ICP-MS / 铜炉房金矿床 / 松潘—甘孜造山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春波, 葛行飞, 屈尚伦, 沈开红, 徐勇, 刘洋, 黄皓南, 角兴宇, 裴秋明, 梁翼 川西铜炉房造山型金矿床成因:基于矿物学、流体包裹体和热力学模拟的证据[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52(02): 253-26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