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

朱红娜, 曲晓瑜, 王昞, 陆慧琴, 苏安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22) : 46 -51.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22) : 46 -51.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与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48例眼眶DLBCL患者纳入眼眶DLBCL组,另选取同期51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患者纳入原发性DLBCL组。分析眼眶DLBCL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影像学特征,并比较2组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 眼眶DLBCL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局部肿块48例(100.00%)、眼球活动受限38例(79.17%)、眼球突出33例(68.75%)、视力下降25例(52.08%)、复视17例(35.42%)和鼻出血9例(18.75%);眼眶DLBCL好发于肌锥外间隙(54.17%),病变多位于眼眶上方(52.08%), T1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60.42%), T2加权像主要表现为中等信号(56.25%)和高信号(29.17%),扩散加权成像主要表现为高信号(58.33%),表观扩散系数图主要表现为低信号(60.42%)。2组患者在病理组织学分型、CD20阳性表达、CD79a阳性表达、CD45RO阳性表达、国际预后指数评分、病理学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眶DLBCL组患者外周血PLR高于原发性DLBCL组,NLR、LMR低于原发性DLB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眶DLBCL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MRI特征,MRI可作为其主要诊断手段,结合病理学免疫组化分析及外周血PLR、NLR、LMR检测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关键词

眼眶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磁共振成像 / 病理学 / 免疫组化 / T2加权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朱红娜, 曲晓瑜, 王昞, 陆慧琴, 苏安乐 眼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与磁共振成像特征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22): 46-5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