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通过双上肢自发活动参数及脑电图图论分析方法,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运动功能损伤及脑功能网络的变化。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伴上肢运动障碍的34例AIS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受试者在AIS发病7 d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估,并持续24 h佩戴腕部活动记录仪(Actiwatch),采集双上肢自发活动数据,分析其相关参数如双上肢协调系数(r)、患侧与健侧上肢活动比(ULAR)等。全部受试者均完成约2 h的19通道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数据经预处理后提取5段10 s静息状态脑电图,进行图论分析。结果 (1)与健康人群相比,AIS患者δ频段和θ频段均有少量功能连接减弱的边;α频段出现大量网络连接减弱的边缘;在β频段的额区右顶枕区之间仅连接边缘减弱,右侧颞叶到左侧颞叶连接边缘增强;在γ频段中存在全脑大量连接增加的边缘。(2)在图论分析中,在α、β波段,观察组患者的最短路径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α段:t=2.228,P<0.05,d=-0.52; β段:t=-3.641,P<0.01,d=-0.878),全局效率显著降低(α段:t=2.535,P<0.05,d=0.591; β段:t=3.321,P<0.01,d=0.803);在γ波段,局部效率(t=3.279,P<0.01,d=0.765)和聚类系数显著更高(t=3.358,P<0.01,d=0.783)。(3) ULAR≤30%组γ段最短路径长度显著降低(t=-2.063,P<0.05,d=-0.802),全局效率(t=2.226,P<0.05,d=0.865)、局部效率(t=2.95。P<0.05,d=1.147)和聚类系数(t=2.962,P<0.05,d=1.148)均显著增高。(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睡眠期双上肢协调性系数与NIHSS结果呈负相关(r=-0.389,P<0.05),与ULAR呈负相关(r=-0.395,P<0.05); FMA评分与ULAR呈正相关(r=0.442,P<0.05)。结论 上肢自发活动参数可用于判断AIS患者运动功能损伤;脑功能网络改变和运动损伤相结合,可为其神经网络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腕部活动记录仪
/
图论分析
/
双上肢自发活动
Key words
吴语丝, 蒋明清, 罗华, 阮江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自发活动及脑电图图论分析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9): 73-78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