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王菁菁, 吴苏, 蔡桂兰, 甄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9) : 95 -99+104.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9) : 95 -99+10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方法 选取250例a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DVT组(n=45)和非DVT组(n=205)。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比较2组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SAH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因素,建立aSAH后DV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区分能力,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DVT组年龄、高血压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Hunt-Hess分级、住院时间与非DVT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DV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与非DV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unt-Hess分级、住院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aSAH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列线图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95%CI:0.802~0.948)和0.872(95%CI:0.757~0.987)。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预测aSAH患者发生DVT在大范围阈值中均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 aSAH患者的年龄、Hunt-Hess分级、住院时间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发生DVT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预测aSAH后发生的DVT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更好地识别高风险患者,便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关键词

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深静脉血栓 / 风险预测模型 / 列线图 / 影响因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菁菁, 吴苏, 蔡桂兰, 甄勇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9): 95-99+10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