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前庭功能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王玲, 刘晓卫, 刘朝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9) : 134 -139.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9) : 134 -139.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前庭功能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21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154例前庭功能障碍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别纳入观察组(n=77)、对照组(n=77)。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观察组加用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康复获益问卷(VRBQ)、跌倒风险问卷(FRQ)、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和平衡功能变化。结果 2组干预4周后DASS-21中抑郁、焦虑、压力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4周后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4周后DHI中躯体、情感、功能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干预4周后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4周后VRBQ、FR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干预4周后VRBQ、FRQ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ESC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4周后平衡功能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干预4周后平衡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前庭功能障碍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和自护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康复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 认知行为疗法 / 前庭功能障碍 / 负性情绪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王玲, 刘晓卫, 刘朝红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前庭功能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9): 134-13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