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干预模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

李也, 莫凤叶, 刘淑芳, 张晓丰, 罗小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1) : 23 -28.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11) : 23 -28.

自我效能理论干预模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模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FoP)、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2组均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2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3个月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的FoP[汉化版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R-PFS)]、生存质量[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情况。结果 出院后1、3个月,2组GSES评分相较出院时逐渐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2组FoP-Q-SF总分及各维度评分、SAS评分、SDS评分、R-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2组QOL-LC V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出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干预模式可提升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及FoP程度,改善癌因性疲乏状况,提升生存质量。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自我效能理论 / 恐惧疾病进展 / 焦虑 / 抑郁 / 癌因性疲乏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也, 莫凤叶, 刘淑芳, 张晓丰, 罗小琴 自我效能理论干预模式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11): 23-28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