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杨慧, 熊媛, 程龙, 钱铭, 吉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09) : 1 -8+14.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09) : 1 -8+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灯盏生脉胶囊(DZSM)治疗冠心病(CHD)的潜在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TCMSP和ETCM数据库检索DZSM的化学成分;采用Swiss ADME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筛选,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HD靶点,构建“DZSM-活性成分-CHD靶点”网络。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合特性。于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模型体外验证野黄芩苷对CHD的治疗作用。采用Griess反应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生成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共获得DZSM的56个活性化合物,通过作用于136个靶点调控CHD进展。其中山奈酚、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野黄芩素、6-羟基山奈酚、野黄芩苷、对壬基酚、麦冬皂苷D和人参皂苷Rb1能够调控共113个CHD靶点。AKT1、SRC、PPARG、EGFR、ESR1、PTGS2、SIRT1、MAPK1、MMP9和PPARA基因为DZSM治疗CHD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特性。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野黄芩苷可减少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增加AKT mRNA、AKT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P<0.05)。KEGG富集分析显示,DZSM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内分泌抵抗、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松弛素信号通路等途径治疗CHD。结论 DZSM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CHD的作用。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 冠心病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 作用机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杨慧, 熊媛, 程龙, 钱铭, 吉利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09): 1-8+1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