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价值

李辉杰, 魏红英, 朱新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04) : 50 -54.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04) : 50 -54.

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TE)及复原子宫生殖功能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TE患者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前后经期天数、月经量的月经失血评估表(PBAC)评分及超声指标。结果 48例患者术后经期平均天数为(5.60±1.40) d,长于术前的(4.30±1.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月经量PBAC评分为(55.60±6.20)分,高于术前的(21.40±5.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双侧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均值和脉冲指数(PI)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内膜厚度为(9.10±1.10) mm,子宫内膜容积为(4.68±0.81) cm3,大于术前的(4.30±1.20) mm和(3.21±0.31)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内膜的RI值为(0.51±0.13), PI值为(0.77±0.26),低于术前的(0.59±0.07)和(0.9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妊娠率为60.4%。子宫内膜容积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呈正相关(P<0.05),子宫内膜RI值和PI值与妊娠呈负相关(P<0.05)。结论 改电流切割为“冷针”物理机械分离瘢痕粘连组织,可有效修复宫腔的瘢痕粘连,有利于术后子宫内膜血流重建,改善TE患者的宫腔容受性,复原子宫生殖功能。

关键词

宫腔镜 / 薄型子宫内膜 /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生殖功能 / 子宫内膜 / 子宫动脉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李辉杰, 魏红英, 朱新全 改良式宫腔粘连分离术在薄型子宫内膜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04): 50-5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