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马静, 贾天凤, 毛海飞, 杨继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5, Vol. 29 ›› Issue (03) : 38 -45.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5, Vol. 29 ›› Issue (03) : 38 -4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糖尿病(DM)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综合数据库,收集参苓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数据平台收集COPD和DM的相关靶点。利用Evenn软件确定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应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平台进行分子对接与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获得参苓白术散的215个潜在靶点;韦恩图分析显示,参苓白术散治疗COPD与DM有70个潜在的交集靶点。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山奈酚、谷甾醇和木犀草素等,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和肿瘤蛋白p53(TP53)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2 599个生物过程条目、49个细胞组成条目和230个分子功能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的主要通路包括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以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豆甾醇与PTGS2的对接活性最佳。结论 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实现对COPD与DM的“异病同治”,且这2种疾病在治疗机制上存在一定关联,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 异病同治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糖尿病 / 分子对接 / 参苓白术散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马静, 贾天凤, 毛海飞, 杨继红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苓白术散“异病同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糖尿病的作用机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 29(03): 38-4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