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华, 刘翔, 陈江, 王国兵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24) : 57 -62+67.

PDF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4, Vol. 28 ›› Issue (24) : 57 -62+67.

血浆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GPR15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回顾性队列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63例SLE患者(SLE组)和5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G蛋白偶联受体15(GPR15) mRNA、GPR15L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组、对照组、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对照组)血清GPR15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血清GPR15L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R15单独以及联合常见自身抗体指标诊断SLE的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L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LE组外周血GPR15 mRNA、GPR15L 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4、P<0.000 1); SLE组血清GPR15L表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SLE患者血清GPR15L蛋白表达水平与GPR15L mRNA以及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301 3,P=0.016 4;r=0.361 7,P=0.003 6),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341 2,P=0.006 2;r=-0.338 4,P=0.006 7)。ROC曲线显示,血清GPR15L鉴别SLE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 8,鉴别SLE组与疾病对照组的AUC为0.765 5;血清GPR15L联合anti-SSA诊断SLE的效能显著提高,AUC为0.89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PR15L蛋白以及GPR15L mRNA升高是SL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GPR15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SLE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GPR15L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 / 趋化因子 / 疾病活动度 / 自身抗体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方华, 刘翔, 陈江, 王国兵 血浆G蛋白偶联受体15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 28(24): 57-62+6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