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后再行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

张鸿昊, 蒋宗滨, 吕旌, 赵鹏, 岳侃, 何睿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49 ›› Issue (01) : 40 -46.

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49 ›› Issue (01) : 40 -46.

首次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后再行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三叉神经痛有多种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各种方法的疗效不同,对于首选治疗方案仍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首次接受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介入治疗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接受PBC在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03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接受PBC治疗的患者49例(PBC组),RT术后疼痛复发接受PBC治疗的患者54例(RT+PBC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术中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球囊容积、压迫时长,术后第1天(T1)、第7天(T2)、第14天(T3)、1个月(T4)、3个月(T5)、1年(T6)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疼痛复发情况等的差异,并分析术后复发情况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组间一般资料、术前疼痛评分、卵圆孔形态、卵圆孔面积、T1~T3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T+PBC组比较,PBC组球囊充盈容积较小,T4~T6的疼痛评分较低,疼痛复发例数较少(均P<0.05),疼痛复发情况与T2~T6的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r=0.306、0.482、0.831、0.876、0.887,均P<0.01)。结论:PTN患者首次介入治疗建议选择PBC,在治疗效果和疼痛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优于RT治疗后疼痛复发再选择PBC治疗。

关键词

经皮球囊压迫术 / 射频热凝术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治疗效果 / 疼痛复发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鸿昊, 蒋宗滨, 吕旌, 赵鹏, 岳侃, 何睿林 首次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术后再行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比较[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49(01): 40-4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