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

蔡明远, 周姝含, 罗平, 胡长平, 孙刘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49 ›› Issue (09) : 1477 -1494.

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4, Vol. 49 ›› Issue (09) : 1477 -1494.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PPHN动物模型的应用领域、造模要素及成模标准,以期为建立科学规范且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的PPHN动物实验性研究,整理归纳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实验动物种类及具体品种,造模方法及其原理、具体操作、成模时间、所用动物类型和初始年龄,以及成模标准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自建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结果:共检索到PPHN动物模型相关文献1 157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篇。PPHN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病理生理特征和机制研究(47.70%)。PPHN造模动物包括(累计频次由高到低):羊、猪、大鼠、牛和小鼠。PPHN造模方式可分为缺氧暴露法(44.69%)、产前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缩窄法(41.34%)、制剂诱导法(8.94%)和联合诱导法(缺氧暴露联合吲哚美辛)(5.03%)4大类。各类造模方法使用的动物种类及年龄不同,产前DA缩窄法均使用胎羊造模。各类造模方法的成模时间存在差异。缺氧暴露法的成模时间通常超过3 d,产前DA缩窄法的中位成模时间为8.5 d,联合诱导法为3 d。PPHN的成模标准可从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和其他生理指标5个维度划分。最常用的成模标准是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目前PPHN动物造模方法种类繁多,但各类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结合自身研究特点、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造模方式。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以建立具有良好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重复性的PPHN动物模型。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 动物模型 / 系统性文献分析 / 造模要素 / 成模标准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蔡明远, 周姝含, 罗平, 胡长平, 孙刘琴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49(09): 1477-149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