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自然流产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

江旭, 姚迪, 沈晔, 郭凌岑, 陶荷花, 赵馨, 杨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50 ›› Issue (01) : 36 -44.

PDF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25, Vol. 50 ›› Issue (01) : 36 -44.

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自然流产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染色体异常是发生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的最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SA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并比较不同的妊娠方式和不同的流产次数对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SA患者共1 345例。根据妊娠方式分2组:自然妊娠组(S组,n=1 242)、辅助生殖妊娠组(ART组,n=103)。按流产次数将S组的1 242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自然妊娠偶发性流产组(S-1组,n=780)、自然妊娠复发性流产组(S-2组,n=462),将ART组的103例患者进一步分为辅助生殖妊娠偶发性流产组(ART-1组,n=68)、辅助生殖妊娠复发性流产组(ART-2组,n=35)。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对流产组织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S-1组和S-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6.79%(443/780)和52.38%(242/462),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36%(34/780)和7.36%(34/462),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然妊娠SA病例中,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多,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逐渐降低,流产≥4次组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流产1次、2次组(均P<0.05);流产1、2、3、≥4次组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46%、5.65%、5.88%、4.3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pCNVs)+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likely 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nts,LP-CNVs)的发生率在流产次数1~3次组中逐渐升高,且1次组与2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1组和ART-2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7.06%(32/68)和37.14%(13/35),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94%(2/68)和11.43%(4/3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1与ART-1组、S-2与ART-2组之间染色体数目异常发生率、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SA患者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在遗传学查因中应重视复发性流产患者。

关键词

自然流产 / 染色体异常 / 拷贝数变异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自然妊娠 / 辅助生殖妊娠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江旭, 姚迪, 沈晔, 郭凌岑, 陶荷花, 赵馨, 杨岚 自然妊娠、辅助生殖妊娠自然流产与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关联[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50(01): 36-4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