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振动剪切应激治疗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被诊断为单侧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既往病史均为前庭神经元炎且伴有眩晕后遗症。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低频振动治疗组、前庭康复治疗组,每组各76例。低频振动治疗组于患侧乳突进行100 Hz低频振动,前庭康复治疗组则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周复诊完成相关评分测试。采用头晕残障功能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vertigo analogue scale, VVAS),其中DHI评分分别计算三个子维度得分即躯体评分(DHI-P)、情感评分(DHI-E)、功能评分(DHI-F)以及总分DHI-T),评价低频振动治疗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中眩晕康复的作用。结果 按照DHI总分改善18分以上为有效,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低频振动治疗组和前庭康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3%、8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低频振动治疗和前庭康复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DHI-P、DHI-E、DHI-F、DHI-T以及V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经乳突低频振动与常规康复训练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不会引起明显副作用。但前庭康复锻炼对康复师以及康复场地均有较高要求,而低频振动治疗法克服了上述局限,且可行性更高,易于普遍开展。
关键词
低频振动
/
剪切应激
/
前庭功能低下
/
眩晕
Key words
赵真, 郑贵亮, 王俊, 张丙文
低频振动剪切应激治疗单侧前庭功能低下患者的疗效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5, 39(01): 23-28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