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例咽喉反流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后2年临床疗效分析

张斌, 陈升, 李冰, 席晓宇, 钟长青, 高晓佩, 李连勇, 隋昕珂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6) : 120 -125+130.

PDF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6) : 120 -125+130.

74例咽喉反流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后2年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索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ARMS手术并有随访结果的患者资料221例,所有患者通过口咽pH监测诊断LPRD,对比术前及术后2年的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 RSI)、24hDx-pH监测结果,研究ARMS对LPRD的疗效,并以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 GEFV)级别分组,探讨GEFV对ARMS疗效的影响。结果 221例中共有74例患者纳入研究。RS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05),其中声嘶/发音障碍、持续清嗓、吞咽食物、水或药片不利、烧心、胸痛、胃痛好转最为明显(P=0.013,0.04,0.043,0.02)。Dx-pH监测结果,立位Ryan指数较术前降低(P<0.001)。GEFVⅠ、Ⅱ级患者术后立位Ryan指数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卧位Ryan指数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阀瓣Ⅲ、Ⅳ级患者术后立位Ryan指数、卧位Ryan指数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RMS手术可有效改善LPRD,阀瓣分级对判断预后有意义,Ⅰ、Ⅱ级患者症状改善尤其明显,阀瓣Ⅲ、Ⅳ级患者手术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抗反流黏膜切除术 / 咽喉反流性疾病 / 阀瓣分级 / Ryan指数 / Dx-pH监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斌, 陈升, 李冰, 席晓宇, 钟长青, 高晓佩, 李连勇, 隋昕珂 74例咽喉反流患者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后2年临床疗效分析[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 38(06): 120-125+13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