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反流性疾病不同体位反流模式的研究

孙喆喆, 王刚, 王磊, 李保卫, 韩浩伦, 刘红丹, 张晓丽, 吴玮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6) : 91 -95+102.

PDF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6) : 91 -95+102.

咽喉反流性疾病不同体位反流模式的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不同体位反流模式的特点。方法 回顾2016年5月至2023年5月间,在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987例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 LPRD)患者的一般情况、Dx-pH监测数据及反流症状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反流体征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数据,根据立位和卧位Ryan指数将Ryan指数阳性患者分为单纯立位阳性、单纯卧位阳性及双阳性组,比较各组的RSI、RFS及各项反流参数。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87例研究对象中,Ryan指数阳性288例,其中单纯立位阳性176例(61.1%)、单纯卧位阳性47例(16.3%)、双阳性65例(22.6%)。各组间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RSI数值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P=0.345),其中症状痰多或涕倒流立位组评分高于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各组RFS数值及分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S阳性率双阳性组高于卧位组高于立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H监测参数比较显示:双阳性组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立位组在反流时间百分比和最长反流时间两项上显著小于卧位组(P<0.001),但反流总次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7)。结论 LPRD患者中以立位反流模式为主,立位的反流事件的特点是含气反流为主且持续时间较短,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作用弱于卧位反流,但引起的患者主观症状较重。

关键词

咽喉反流 / 胃食管反流 / 体位 / pH监测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孙喆喆, 王刚, 王磊, 李保卫, 韩浩伦, 刘红丹, 张晓丽, 吴玮 咽喉反流性疾病不同体位反流模式的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 38(06): 91-95+10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5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