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囊泡的形成机制及囊液成分分析:一项组织生化学研究

侯静, 房高丽, 周兵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5) : 1 -5+12.

PDF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5) : 1 -5+12.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囊泡的形成机制及囊液成分分析:一项组织生化学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y sinus surgery, FESS)后鼻腔内常见的鼻黏膜囊泡的形成因素和组织学特征,评估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10例经F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鼻腔鼻黏膜囊泡,采用组织形态学分析和扫描电镜检测囊泡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囊液成份。结果 与正常黏膜相比,囊泡的上皮层增生(P=0.023)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黏膜腺体增生无显著差异(P=0.631)。囊泡液中乳酸脱氢酶(P<0.001)和谷丙转氨酶(P<0.001)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含量,而天冬氨酸转氨基转移酶(P<0.001)和总蛋白(P=0.00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FESS后发生的鼻黏膜囊泡是由高水肿的黏膜、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渗出液组成,囊泡液中大量LDH及AST升高提示囊泡与手术创伤有关;对不阻塞术腔通气引流的囊泡无需处理;应强化术后随访综合治疗。

关键词

鼻腔黏膜囊泡 / 功能性鼻内镜术后 / 囊液成份 / 组织渗出物 / 上皮层水肿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侯静, 房高丽, 周兵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囊泡的形成机制及囊液成分分析:一项组织生化学研究[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 38(05): 1-5+1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