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张莉苑, 郭颖卓, 陈蛟, 王华, 钟定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5) : 52 -57+65.

PDF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4, Vol. 38 ›› Issue (05) : 52 -57+65.

650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正及延缓近视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年龄≥7岁的近视患者71例,依据患者自身真实情况,分为佩戴单焦框架眼镜组(对照组)、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单焦框架眼镜组(红光组)、角膜塑形镜组(OK组)、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组(联合组)4组。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眼轴、等效球镜、脉络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观察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的视网膜结构,评估其安全性。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观察至6个月时,对照组、OK组、红光组、联合组眼轴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1±0.104)mm、(0.069±0.108)mm、(-0.130±0.141)mm、(-0.164±0.118)mm,P<0.001],其中联合组控制眼轴的效果最佳。红光组与对照组等效球镜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28±0.274)D、(-0.309±0.193)D,P<0.001]。红光组、OK组、联合组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脉络膜厚度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仅联合组在6个月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红光组与联合组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未见异常。结论 650 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能控制近视进展,两者联用后对近视的控制效果优于单用红光或角膜塑形镜,且未影响视网膜结构及最佳矫正视力。

关键词

近视 / 650 nm低能量红光 / 角膜塑形镜 / 眼轴 / 脉络膜厚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张莉苑, 郭颖卓, 陈蛟, 王华, 钟定娟 650nm低能量红光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临床效果[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4, 38(05): 52-57+6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