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个性化用药治疗全频下降型突聋

林育珊, 卢标清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5, Vol. 39 ›› Issue (03) : 115 -121.

PDF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 2025, Vol. 39 ›› Issue (03) : 115 -121.

巴曲酶个性化用药治疗全频下降型突聋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聋的疗效。方法 将同意接受巴曲酶治疗的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分为A组(23例):1 g/L≤Fib<2 g/L;B组(41例):2 g/L≤Fib≤4 g/L;C组(22例):Fib>4 g/L;不同意接受巴曲酶治疗患者设为D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B、C组首次分别给予巴曲酶5 Bu、10 Bu、15 Bu,用药后隔1~2 d复查Fib,如Fib<1 g/L,暂缓使用;如1 g/L≤Fib(复查)<2 g/L,予巴曲酶5 Bu,如2g/L≤Fib(复查)≤4 g/L,予巴曲酶10 Bu,如Fib(复查)>4 g/L,予巴曲酶15 Bu。整个疗程一共给予3次巴曲酶治疗,总剂量15 Bu~45 Bu。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情况。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听阈均得到提高,组内治疗前、后平均听阈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52%、46.34%、63.64%、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D组、C组和D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C组两两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疗效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组治疗方法均有效,A组、B组、C组疗效优于D组,认为在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方案中,加入巴曲酶后疗效更佳,而巴曲酶的首次使用剂量以及维持剂量的不同并不影响最终疗效。

关键词

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 / 巴曲酶 / 血纤维蛋白原 / 病例对照研究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林育珊, 卢标清 巴曲酶个性化用药治疗全频下降型突聋[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5, 39(03): 115-12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