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组学分析

成志远, 张燕江, 申岳, 李广, 陈勤, 李杰, 邢彦宏

植物研究 ›› 2024, Vol. 44 ›› Issue (05) : 793 -804.

PDF
植物研究 ›› 2024, Vol. 44 ›› Issue (05) : 793 -804.

兰州百合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为探究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机制,以1年生(Lily1)、2年生(Lily2)和3年生(Lily3)兰州百合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兰州百合的代谢组学变化,在其提取物中共检测和鉴定出124种代谢物。利用R软件对样品进行归一化,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寻找差异代谢物,并筛选相关代谢物途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Lily1与Lily2的代谢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共有16种呈上调的差异代谢物(脂质类、黄酮类、糖类及酚类),且均上调;显著富集至酪氨酸代谢、丙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其中脂质类、黄酮类和糖类物质含量的提升表明在兰州百合连作的第2年,自身通过积极合成脂质类、黄酮类和糖类物质来响应自毒胁迫。Lily1与Lily3的代谢组间共有2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1种上调代谢物(3-α-甘露二糖)和20种下调代谢物(胺类、酸类和脂质类);显著富集至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托烷、哌啶和吡啶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磷酸盐和次磷酸盐的代谢、赖氨酸降解、谷胱甘肽代谢和D-氨基酸代谢。Lily2与Lily3组间同样有21种差异代谢物,唯一上调代谢物也为3-α-甘露二糖。这表明,在兰州百合连作的第3年,糖类物质作为直接参与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碳水化合物,积极响应自毒胁迫。20种下调代谢物分别为胺类、酸类和脂质类,仅显著富集至丙酸代谢和类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通路。

关键词

兰州百合 / 代谢组 / 自毒 / GC-MS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成志远, 张燕江, 申岳, 李广, 陈勤, 李杰, 邢彦宏 兰州百合响应自毒胁迫的代谢组学分析[J]. 植物研究, 2024, 44(05): 793-804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