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方芳, 戴志强,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8) : 1013 -1017.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8) : 1013 -1017.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

脑外伤 / 血肿清除术 / 上肢功能 / 功能性电刺激 / 体感模拟训练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方芳, 戴志强,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8): 1013-1017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