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收缩压轨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刘慧良, 张丽芳, 李兵, 彭延波, 董若莎, 王孟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6) : 701 -705.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6) : 701 -705.

24 h收缩压轨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24 h收缩压轨迹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2023年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2例,监测入院后24 h血压值,END通过NIHSS评分改变对神经功能结局进行判定。对患者血压进行分层(收缩压<120mmHg低组,收缩压≥120~140 mmHg正常组,收缩压>140~160 mmHg中组,收缩压>160~180 mmHg高组),并依据24 h收缩压的变化趋势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析恶化组及未恶化组一般资料及收缩压变化轨迹分组的差异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例,根据其24 h收缩压变化趋势最终确定8个收缩压轨迹组:高-稳定组20例,高-中组27例,中-稳定组40例,中-正常组39例,中-高组30例,正常-稳定组14例,正常-中组18例,正常-低组14例。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轨迹、糖尿病及收缩压标准差是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入院后24 h收缩压轨迹可能是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急性期收缩压在120~160 mmHg波动可能有利于患者降低神经功能恶化风险。

关键词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 血压分层 / 收缩压轨迹 / 脑梗死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慧良, 张丽芳, 李兵, 彭延波, 董若莎, 王孟琦 24 h收缩压轨迹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6): 701-705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