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基于IMB模式下康复训练的效果

鲍玥, 季学丽, 张丽, 卞思文, 赵胜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7) : 892 -896.

PDF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24, Vol. 27 ›› Issue (07) : 892 -896.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基于IMB模式下康复训练的效果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式下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3周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无DVT组(n=149)及DVT组(n=21),分析脑卒中后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另纳入82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IMB模式下康复训练的干预方案,分析常规护理与基于IMB模式下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结果 年龄≥65岁、入院后卧床时间≥3 d、未接受抗凝治疗、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Hcy、高D-二聚体、低ApoA-及高TG均为脑卒中后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干预后2组PT及aPTT水平均升高,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PT、aPTT及D-二聚体含量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14.6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15±5.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48±4.93,P<0.05)。结论 IMB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风险,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脑卒中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危险因素 /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 / 康复训练 / 凝血功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鲍玥, 季学丽, 张丽, 卞思文, 赵胜军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基于IMB模式下康复训练的效果[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 27(07): 892-896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